小編整理: 迦瑪爾·阿卜杜爾·納賽爾是埃及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政治家和領導人之一。他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領導埃及經歷了重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變革,對埃及和整個阿拉伯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納賽爾倡導的阿拉伯民族主義思想對當時阿拉伯世界的社會和政治局勢產生了重大影響,他主張阿拉伯世界的團結和獨立,強烈反對西方列強對阿拉伯世界的干涉和支配。他通過軍事政變推翻
英國 控制埃及的局面,實現了埃及的獨立和統一。
在納賽爾的領導下,埃及實行了一系列經濟和社會改革,包括土地改革、工業化和國有化等,改善了埃及的經濟狀況和社會福利。他還倡導了“社會主義”理念,推動埃及向社會主義方向發展。
然而,納賽爾的領導風格專制,壓制不同政治意見,使他的政治體制并不完全成功。他的政策也引發了一些經濟和社會問題,如通貨膨脹、物資短缺和不平等的工資待遇等。
總的來說,迦瑪爾·阿卜杜爾·納賽爾是埃及歷史上具有重要影響的領導人之一,他對埃及和阿拉伯世界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賈邁勒·阿卜杜勒·納賽爾 迦瑪爾·阿卜杜爾·納賽爾( 阿拉伯語 :???? ??? ???????/ 英語 :Gamal Abdel Nasser,1918年1月15日–1970年9月28日),是埃及的第二任總統,前任為 納吉布 ,他被認為是歷史上最重要的埃及領導人之一。 基本信息
外文名
Gamal Abdel Nasser,???? ??? ???????
簡介 在 開羅 上小學時參加過多次反英示威。中學畢業后進埃及皇家軍事學院,畢業后獲少尉軍銜。 在蘇丹埃軍服務時結識3位年輕軍官,即毛希?。ê笕胃笨偨y)、阿邁爾(后任陸軍元帥)和薩達特(后繼納賽爾任總統),他們建立秘密革命團體自由軍官組織。目的是趕走英國人,廢黜君主制。
1952年7月23日與89名自由軍官發動一場不流血的政變,推翻帝制,成立埃及共和國。由以他為首的11名軍官組成革命指揮委員會,推舉 納吉布 為國家元首。 1954年春,納吉布被罷免軟禁,納賽爾出任總理。
1956年當選總統(1956~1970),7月26日宣布 蘇伊士運河 收歸國有。10月,英國、 法國 、以色列聯合進攻埃及, 蘇伊士運河戰爭 全面爆發。納賽爾領導埃及人民英勇打擊侵略者 ,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1970年9月28日逝世。
著作有《 革命哲學 》和《埃及的解放》等。他在1954年所寫的《革命哲學》一書中曾表示希望 自己有朝一日成為全體阿拉伯人、非洲人以至 伊斯蘭 教徒的領袖。
人物評價 納賽爾是埃及現代歷史上特殊一代的領袖人物。中東是 伊斯蘭教 的發源地和傳播地。伊斯蘭教是一種涉世性極強的宗教,政教合一、族教混同、兩世兼重是其根本特點。納賽爾是在暴力和強權統治著埃及的歷史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因而具有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他對埃及的殖民地地位懷著強烈的屈辱感,因而從青年時代起便獻身于資產階級革命,立志要團結各階層的愛國人士,為使埃及掙脫 英帝國 的殖民統治而斗爭,其基本目的正是為了恢復埃及的民族尊嚴和統一。 納賽爾在執政期間如何依靠軍隊、政權和國家保安機關來推行其一系列的內外政策,取得了一定的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正是納賽爾給埃及給埃及人民帶來了希望,帶來了獨立,掀開了埃及的新篇章,也給阿拉伯世界傳遞了一個信號,并把一盤散沙的阿拉伯世界團結了起來。
人物生平
主要事件 納賽爾學生時代曾任中學生聯合會主席,組織和領導學生反英示威,數次入獄,在獄中曾參加青年埃及黨。
1941年隨英軍赴蘇丹戰場。
1942年任皇家軍事學院教官。后在開羅軍事參謀學院進修。
1945年秘密籌建自由軍官組織,1950年任該組織執行委員會主席。
1952年7月23日領導自由軍官推翻 法魯克 王朝,成立革命指導委員會,任委員兼武裝部隊行政秘書。 1953年6月埃及共和國成立,任副總理兼內政部長。
1954年4月任總理。同年11月接替 納吉布 出任總統及革命指導委員會主席職務。 1956年6月埃及頒布憲法,通過公民選舉,當選總統并兼任總理。同年7月26日宣布 蘇伊士運河 收歸國有,10月組織和領導抗擊英國、 法國 和以色列發動的侵埃戰爭。 1961年9月敘利亞宣布脫離 阿聯 后,仍任 埃及總統 兼總統委員會主席、國防委員會主席。 1962年10月兼武裝部隊最高司令。
1967年領導軍民奮力反擊以色列侵略者發動的“六五”戰爭。戰后自兼總理。
1970年9月28日逝世。
人物履歷 納賽爾是一名郵政官員的后代,童年時期大多在 開羅 生活。他曾經參加過一九四八年的一次 中東戰爭 ;戰爭結束后的數月,他和他的士兵一起被圍困在一個稱為“ 費盧杰 礦穴”的地方。雙方?;鸷?,納賽爾被允許回到埃及。 納賽爾起初是一名陸軍中校,成立了自由軍官運動(Free Officers Movement),并擔任領導人。運動成員有一些軍中平民或中下層背景三十 五歲以下的年輕軍官,致力于推翻英國支持的法魯克一世國王。 1952年7月23日,納賽爾領導了軍事政變,推翻了國王。
納賽爾于1956年6月23日成為埃及的第二任總統。
個人成就 納賽爾把埃及的權力集中 ,推行中央集權制,增加總統的權利,進行企業國有化改革,實行土改,也建造了大型公共項目,比如 阿斯旺 大壩。 納賽爾以他的激進的言論和 蘇伊士 事務的成功,發展了一個覆蓋全阿拉伯世界的“納賽爾主義”,激勵了致力于阿拉伯世界團結的政黨組織。許多人把納賽爾看成是阿拉伯世界的領袖,一個阿拉伯政治嶄新的、叛逆的時代的代表。納賽爾的政策便與“泛阿拉伯主義”(Pan Arabism) 聯系在一起?!胺喊⒗髁x”推廣強有力的阿拉伯政府行動,以面對“帝國主義本質”的西方,呼吁阿拉伯國家的資源應該被用來使阿拉伯而不是西方的人民受惠。 在他1967年的講話里,納賽爾宣布:“我們可以通過阿拉伯行動獲得很多東西,這就是我們斗爭的重點。我們要發展和建設我們的國家,已面臨我們敵人的挑戰?!?/span>
1958年, 敘利亞 軍方和民眾代表要求敘利亞與埃及的合并。納賽爾對于這一突然要求有點吃驚,不能肯定時機是否成熟。然而,納賽爾依然同意了,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誕生了。這被看作是建立泛阿拉伯國家的第一步。 也門 也被試圖包含在聯盟內。但是,阿聯并不是成功的;在 大馬士革 ,埃及的官僚和官員在現阿聯的北部地區表現得十分專制和獨裁。急劇擴大的秘密警察也嚴厲的鎮壓反對團體,比如穆斯林團和 敘利亞 共產黨同時,敘利亞的資產階級也沒有被允許進入他們夢寐以求的埃及市場。敘利亞資產階級和軍官團體的不滿導致分離主義者控制大馬士革, 阿聯 也于1961年解散。 第三次中東戰爭 中,以埃及為首的阿拉伯國家戰敗,納賽爾心力交瘁,悔恨不已。他一度打算辭去總統職務,但是在埃及國民的一再要求下,納賽爾得以繼續擔任總統。此后他勵精圖治,埃及的各方面實力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 隨著納賽爾身體狀況的惡化,他與1970年9月28日病卒??偨y由當時的薩達特擔任。
人物家庭
政治生涯
個人政績 納賽爾在18年統治中政績顯著:蘇聯援建的阿斯旺高壩于1968年開始發電;現代化生活開始進入農村;工業化速度加快;進行了土地改革,限制個人占有土地的數量;反對貪污腐化收到部分成效;使婦女享有更多權利;培育埃及新人以替代西方人員。
但在另一方面,他也把埃及變成了一個警察國家,信件被拆閱,傳媒受到嚴格審查,主要報紙收歸國有,電話被竊聽,客房被搜查,各種職位的一黨候選人均由納賽爾及其親密助手選定,政敵遭到囚禁。
在外交方面他和鐵托、 尼赫魯 一起提倡不結盟,或稱“積極中立”。在1955年萬隆會議上地成為世界級的知名人物。他拒絕承認以色列。 1956、1967年兩次爆發阿以戰爭,埃及失敗。1970年當納賽爾勉強接受美國提出埃以和談計劃時,因心臟病突然去世。
權力爭奪 納賽爾,作為一名陸軍中校,成立了自由軍官運動,并擔任領導人。運動成員一些軍中有平民或中下層背景三十五歲以下的年輕軍官,致力于推翻英國支持的法魯克國王。
1952年7月23日,納賽爾領導了軍事政變,推翻了國王,名義上的給予納吉布權利,作為有名無實的領袖,以使軍隊支持由年輕軍官組織的政變??墒?,納賽爾作為內政部長,是幕后政爭的權力擁有者。
1954年11月,納賽爾把納吉布軟禁在家中,譴責他支持穆斯林兄弟會(Muslim Brotherhood)并且企圖在1954年10月奪取他的性命。同年2月25日,納賽爾成為了埃及總理。一場為了軍隊控制權和埃及的短暫的權力之爭發生了,并以納賽爾的勝利而告終。兩年后,納賽爾作為唯一的總統候選人,于1956年6月23日成為埃及的第二任總統。
納賽爾處理1954年10月26日奪命事件中突出了他企圖操控政治的趨向。當時他向著群眾講話時,八次被一名名叫馬罕默德·阿卜杜·阿爾-拉提夫(Mahmoud Abd al-Latif)的穆斯林兄弟會成員開槍射擊 。雖然射手近距離射擊,但是所有的子彈都偏離目標。納賽爾繼續發表演講,說了一段暴躁的話:“讓他們殺納賽爾吧。納賽爾只不過是眾多人群中的一員。我的同鄉們,不要動。我沒有死,我仍然活著,如果我死了,你們依然是納賽爾?!凹{賽爾完美的講話和他保鏢欠缺的反擊行動讓人們懷疑整個事件是操控的。不管如何,納賽爾正是利用了國內對于穆斯林團的憤怒而開始了他剿除這個組織的計劃。
政治影響 1953年1月納賽爾創建 “ 解放大會”,同時命令解散一切政黨。
1957年5月成立“民族聯盟”,取代“解放大會”,任主席。
1962年10月改建“民族聯盟”為“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任最高執行委員會主席。
1955年參加萬隆會議。是不結盟運動的創始人之一。
關于戰事
爭取民族獨立 1956年,埃及總統迦瑪爾·阿卜杜爾·納賽爾在埃拉特向以色列發出挑戰。在這里需要作一簡要說明。
1882年,埃及因英國想獨霸蘇伊士運河而失去了獨立,該運河開鑿于1869年,是通往東部的一條重要通道。從1882年起,這塊古老的法老土地基本上成為英國殖民地。
1922年,該地區獲得獨立,但僅限于書面上,實際上英國繼續保留在運河東岸的軍事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防御階段,以及后來英國成功地抵抗軸心國部隊,埃及一直都是一個難以對付的軍事基地。
1952年,兩名軍官(內古比和納賽爾上校)發動的政變,推翻了法魯克國王的君主制,建立共和國。真正的謀劃者是迦瑪爾·阿卜杜爾·納賽爾:他希望國家完全獨立,與美國和蘇聯保持同等距離。英國的力量在減弱,在蘇伊士運河沿岸的基地不斷遭到游擊隊的襲擊。因此,英國決定放棄這些地區,并于1956年6月從最后一個地區撤出。
納賽爾經過了第一次勝利的喜悅,進而支持阿爾及利亞反抗法國的運動,贊同巴勒斯坦人從加沙地帶進入,抗擊以色列居住者,以此來確定自己的地位。他與敘利亞和伊拉克談判,簽訂軍事協議,對三國軍隊進行統一調遣。
最重要的是,1955年9月,他與蘇聯簽訂了協議。協議規定,莫斯科向開羅提供經濟和軍事援助,加強埃及對以色列的對抗力量。當然,這些離不開中東的石油因素,以及石油在政治策略中的實際作用及潛在作用。每個人都可以很清楚地意識到,納賽爾的目的是想使他的國家從西方控制中解脫出來,并且在國際舞臺上能夠扮演一個更重要的角色。
1956年7月26日,納賽爾在確認得到蘇聯的支持后,宣布蘇伊士運河國有化。
反擊以色列 中東戰爭
盡管當初與西方政權比較好的關系,納賽爾逐漸的失去了他們的青睞而轉而投向了以蘇聯為首的東方陣營。1956年1月16日,納賽爾誓言要解放巴勒斯坦。1956年夏,在美英相繼宣布退出向阿斯旺大壩提供資金援助的協議之后,他宣布了蘇伊士運河的國有化,以資助大壩的建設。這引起了在運河中有股權的英國和法國的不滿。在以色列的幫助 下,英國和法國公開向埃及宣戰。英法聯軍在一周內橫掃了西奈半島及賽義德港,使得埃及軍隊全面撤退。因美國與蘇聯的壓力,英法他們的要求沒有實現的情況下被迫撤退。 雖然以色列在邊境?;?,但是堤藍海峽的封鎖和聯合國緊急部隊在以埃邊境的部署,以色列被迫從西奈半島全面撤軍,納塞爾則被認為是為阿拉伯世界取得了勝利,抵抗的它們的“帝國主義敵人”。戰爭后,納賽爾成為了中東的一支力量,激勵了一代的民族主義者。多次強調要毀滅以色列的納賽爾同樣領導并策劃了1967年的阿以六日戰爭。他尋求了武力手段從以色列手中重新奪回了西奈半島,并得到了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以派遣緊急部隊,保護其勝利果實。納賽爾對西奈半島開始重新武裝。5月23日,他下令對以色列船只封鎖蒂朗海峽及以色列位于亞喀巴灣北部的埃拉特港,切斷了其通往印度洋的唯一海路。蒂朗海峽被封鎖成為了以色列政府向埃及宣戰的理由。納賽爾說服了敘利亞及約旦兩國政府與其一起組成一個阿拉伯聯盟對付以色列。他在一篇演講中提到:“這場戰爭將會是一場持久戰,我們的基本目標就是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北M管如此,以色列軍隊在戰爭中的進攻還是擊潰了阿拉伯聯軍。
貢獻影響
建立阿斯旺大壩 埃及南部的阿斯旺大壩及納賽爾湖(Lake of Nasser)是納賽爾領導埃及期間最具爭議的功績之一。作為埃及重工業發電設施及降低尼羅河沿岸被洪水襲擊的風險的工程,阿斯旺大壩同樣導致了尼羅河沿岸水位升高而淹沒了努比亞人的大量遺跡(除了一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保護對象)。該工程同樣導致了大量生態問題。納賽爾湖巨大的湖面使得尼羅河大量水資源被白白蒸發,但大壩同樣保護了水蒸發后留下的沉積物,并使尼羅河三角洲的耕地變得更加肥沃。從某些農業學者的角度上看,尼羅河谷的農產品收獲量卻比修建大壩以前有所降低。但我們必須知道,阿斯旺大壩工程在埃及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 大量發電的作用,且成為了在農村通電中使埃及大大小小村鎮現代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壩同樣也使埃及人民免受因尼羅河洪水泛濫而帶來的全國性瘟疫。
功過是非 對很多埃及人來說,納賽爾是一個改革了他們的國家,并重新從里到外建立起了阿拉伯世界的自尊的偉大領袖。但從另外一些人的角度去看,他的政策是一種領導埃及走向失敗并產生損失,大于領導埃及走向興旺與和平的強有力的軍國主義。
此外,納賽爾對持不同政見者的血腥鎮壓與無數 的警察秘密系統對于今天的埃及其繼任者們的政治鎮壓還留有痕跡。納賽爾在發動給阿拉伯世界造成巨大創傷的“阿以六日戰爭”中所起的作用使他的功績黯然失色,并且縮減了他在中東地區的政治影響。 在納賽爾掌握埃及統治權的最后幾年中,他開始更多地依靠來自蘇聯的援助。他在使埃及教育體系現代化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免費教育使得不計其數的窮人家的孩子能夠受到教育。他也熱心支持藝術事業,大量修建劇場,電影院及鼓勵樂器制造業。
還有他統治期間,埃及文壇對阿拉伯世界和全世界都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納賽爾的影響直至今日都常常成為整個阿拉伯世界樂于辯論的話題。